你的位置:生活服務>武漢市>洪山區>教育/學校 >高等教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別名:地大(武漢校區)地質學院中國地大中國地質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區)中國地質大學(東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西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醫院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
    電話:027-67883304、027-67883687
    標簽: 工科  教育 大學 ??圃盒?nbsp;學校 211工程 工科 教育部直屬 
    更新時間:2012-12-25 18:44:17.0

詳細介紹
商戶描述 :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建設項目、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資助的大學;是國家批準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擁有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著名大學的地質系、科合并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學校于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遷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漢,并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在舊校址設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國家教委批準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2000年2月,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建校以來,地大人鍥而不舍、開拓創新,用智慧與汗水,用獻身祖國地質事業的豪情壯志,譜寫了地大輝煌的樂章,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棟梁之才,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于美麗的東湖之畔,蒼翠的南望山下,毗鄰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中國光谷”,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逸夫地質博物館,是全國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學校占地面積約1700畝。長約380米的“地大隧道”貫通學校西、北校區,記載著上億年歷史的化石林與現代化的教學樓宇交相輝映,勾畫了東校區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井然有序的現代化教學樓群、窗明幾凈的學生公寓、設施先進的實驗大樓、寬闊的林蔭大道,為莘莘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環境。 目標遠大,地球科學創一流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人才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學校順應時代潮流,堅持突出辦學特色,完善學科體系,提升辦學水平,完成了從單科性大學向多科性大學的戰略轉變。全校師生把“建設地球科學一流、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大學”確立為辦學的階段性目標,把“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確立為辦學的長遠目標。正是在這一遠大目標的指引下,學校的各項事業正全面推進,學校的發展空間廣闊而深遠。 學校擁有一支研教并重、實力雄厚的優秀教師隊伍。學?,F有教職員工30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600余人,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博士生導師177人,教授390人,副教授450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5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伴L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9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楚天學者計劃”累計入選教授3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05人。近5年來,學校新增國家創新研究群體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4人。2008年,我校成秋明教授成為繼我校趙鵬大院士之后,再次榮獲國際數學地質學會最高獎——克倫賓獎的第二個亞洲人。 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學?,F有各類科研機構、實驗室、各類研究院(所、中心)90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1個。學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獻為主體、地球科學類文獻為特色的館藏體系。目前學校收藏各類圖書資料共計200余萬冊,其中紙質圖書資料200余萬冊,中文電子圖書80萬冊。從上世紀50年代起,學校相繼在周口店、北戴河、三峽等地建立了6個教學實習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實習基地被譽為“地質工程師的搖籃”;依托三峽秭歸實習基地,正在建設的教育部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研究中心,其影響輻射全國。 學校大力構建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導的學科體系,在繼續鞏固地學優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應用科學、前沿科學,與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信息、納米、材料、生物、能源、環保等新興交叉學科領域??辈榧夹g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兩個專業全國排名第一,被列為自然科學、理學A級以上學校。學?,F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與“地質學”2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有17個學院(課部)、60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地質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土資源部地質工科人才培養基地;擁有碩士學位授予點120個,博士學位授予點3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具有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有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藝術碩士(MFA)、法律碩士(J.M)等5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包含17個專業工程領域。學校歷來十分重視科技工作,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主持、參與各類科學研究2000余項,2009年學??蒲泻贤涃M達2.45億元。 2005-2009年,學校主持“863”項目及子課題、“973”課題及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國家級項目200余項。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50余項。殷鴻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確定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金釘子”(國際標準)的科技成果榮獲“2001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進展”,“200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的殊榮;2004年,我校作為唯一的高校參加了被稱為“深入地球內部的望遠鏡”的國家級高科技工程——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的科學研究。在“神舟”飛船的7次順利飛行中,我校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獨立研發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為飛船的“返回搜救系統”提供良好的服務平臺;我校師生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發表論文4篇。2008-2009年,學校共有15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其中,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教育部“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的關鍵工程,巴東野外大型綜合試驗場已投資開建。該試驗場集滑坡災害教學、科研、生產于一體,將為三峽庫區及周邊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與國土資源部法律事務中心聯合共建“國土資源安全與法律環境實驗室”,在“部部共建”上邁出堅實步伐。 2009年,成功申報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使我校成為湖北地區第四個擁有軍工項目科研生產完整資質的高校;順利通過國軍標(GJB)質量管理體系復審,成立了2個“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預研分中心。 學校主辦的《地球科學》中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EI光盤版收錄,英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收錄,2009年,《地球科學》學報榮獲首屆湖北出版政府獎期刊獎并入尋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吨袊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 進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攬》。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在校學生近2.6萬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1.8萬人、碩士研究生4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專業學位研究生2200余人,各類留學生300余人。 學校積極推進學務指導制度,不斷完善學分制,充分發揮教師育人的主體作用。在不斷加強教學基本設施、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進一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加大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的力度,創新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的機制,建立了創新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培養制度。全面實施了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工程,在專業結構調整與專業評估,課程、教材建設與資源共享,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學校已建成一大批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有數十部教材入尋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選題。周口店已建成“全國地質實驗(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和“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能力(野外實踐)基地”,電子電工、計算機、大學化學、大學物理、地質工程等已建成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有工商管理和藝術設計兩個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2004年我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和湖北省研究生培養條件評估。 為激勵學生學習,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設立了近半數學生享有的普通獎學金,以及“地質之光”等近50項各類獎學金。學校通過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每年為學生貸款達到2200萬元,國家、學校、社會及歷屆校友每年為在校生提供的獎勵資助金額近2700萬元。 遵照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提出的“基礎要厚實、專業要精深、知識要廣博”的人才培養要求,學校全面實施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啟動了“李四光計劃”、“池際尚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也獲批準。學生在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高水平賽事中捷報頻傳。2009年,在第十一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在“挑戰杯”上海世博會專項競賽中獲特等獎2項、一等獎1項,綜合成績排名全國第一。同時,在世界杯機器人足球仿真賽、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設計大賽等賽事上也取得了優異成績。 學校始終把艱苦奮斗作為學生思想教育活動的主題,大力弘揚“地大人”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樹立愛校、建校、興校的思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學校重視通過實踐環節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通過建立教學生產實習基地,使學生廣泛參與生產實踐,廣泛接觸群眾,在實踐中感悟創業的苦與樂,在奮斗中升華人生境界。學校把弘揚優良體育傳統與艱苦奮斗教育相結合,全面鍛造學生強健體魄和健全人格,逐步形成了氛圍濃郁和特色鮮明的體育體系。我校體育健兒在國際重大體育比賽中,取得100余塊金牌、200余塊銀、銅牌的好成績,連續5屆蟬聯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校長杯”。2006年10月,學校成功舉辦了第九屆世界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 學校主動適應教育國際化趨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科技和文化交流,有效促進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擴大了學校的國際影響。先后與美國、法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的150多所大學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或結為友好學校。近年來,學校公派出國訪問、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師生每年超過200人次,邀請來校訪問講學的國外專家、友人每年超過300人次。 隨著學校2個項目被列入“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即“111工程”),中匈首個聯合環境科學與健康實驗室落戶我校,由我校作為支撐大學的美國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的正式掛牌,以及“中美聯合非開挖工程研究中心”的建成運轉,我校的國際化合作辦學更加廣泛和深入。 近60年來,地大人才輩出,桃李遍天下。從學校走出的十萬余名畢業生,在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艱苦創業,勵精圖治,展示著地大人卓越的風采。其中,有27名畢業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溫家寶等一批黨和國家的高級管理人才,有歐陽自遠等在不同的科技領域指點江山的“首席科學家”,有國際地科聯前主席張宏仁等地學杰出人才,有王勇峰、李致新等征服了七大洲最高峰的世界級登山健將,有高崚等多次獲得奧運金牌、為國家爭得榮譽的體育健兒,有“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梁,國家體育嘲鳥巢”工程總工程師李久林等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地大校友在譜寫一曲曲人生華章的同時,也以自身的努力為母校贏得了榮譽,為母校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成就是昨天的句號,開拓是永恒的主題。展望未來,在新的征程上,“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地大精神,將永遠是地大人取之不勁用之不竭的動力源泉,“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地大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地大人堅信,黨的十七大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頒布實施為地大的建設和發展勾畫了絢爛而又廣闊的前景。學校將為解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問題,謀求人類與地球的和諧、協調發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貢獻!中國地質大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 學校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 學校網址:http://www.cug.edu.cn/ 郵政編碼:430074 聯系電話:027-67883995 傳真:027-87481030 電子信箱:cugxb@cug.edu.cn

附近公交車站
魯磨路曹家灣站
(59路;59路;72路;72路;401路;401路;625路;625路;643路;643路;709路;709路)
魯磨路曹家灣站
(59路;59路;72路;72路;401路;401路;643路;643路;709路;709路)
魯磨路曹家灣站
(59路;59路;72路;72路;401路;401路;625路;625路;643路;643路;709路;709路)
魯磨路曹家灣站
(59路;59路;72路;72路;401路;401路;625路;625路;643路;643路;709路;709路)
曹家灣站
魯磨路中航181站
(59路;59路;72路;72路;401路;401路;643路;643路;709路;709路)
魯磨路中航181站
(59路;59路;72路;72路;401路;401路;625路;625路;643路;643路;709路;709路)
中航181站
魯磨路中航181站
(59路;59路;72路;72路;401路;401路;625路;625路;643路;643路;709路;709路)
魯磨路中航181站
(59路;59路;72路;72路;401路;401路;625路;625路;643路;643路;709路;709路)

版權所有:2014-2023 city8090 本站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郵箱:bjzhimi@outlook.com 鄂ICP備18009012號
好男人高清免费中文在线观看电影网